- 系统概述
KJ1573J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是专为煤矿设计的新一代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系统采用UWB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先进的对时和定位算法,提高了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度和指标,能实时反映井下人员的精确位置。支持车辆管理,具备物料配送管理,车辆精确定位、井下信号灯管理、车辆调度管理、车辆信息化管理等功能。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传输速率快、抗干扰性能强、系统容量大、传输距离远、接口丰富和易融合等特点。涉及了电子技术,数字通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定位技术、GIS技术等多种技术,为生产调度、井下救援等提供了可靠支撑。
- 系统组成
(1)地面主要设备
监测主备机、数据服务器、操作终端、网络机柜、UPS电源、打印机、硬件防火墙、网络交换机、二维GIS平台、三维GIS平台(可扩展)等。
(2)井下主要设备
本安环形网络通讯接口、KJ1573-矿用本安读卡分站、KJ1573-D矿用本安读卡器、KJ1573-K1、K2矿用本安标识卡、KJ1573-K3矿用本安车辆定位卡、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YHSK400矿用本安型标识卡搜索仪等组成。
系统拓扑图如下:
- 系统功能
- 监测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 管理
1、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4、 系统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5、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6、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7、 系统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 存储和查询
1、 系统具有人员出/入井时刻等数据存储功能。
2、 系统具有按人员、时间、分站、标识卡、部门等条件查询功能。
3、系统应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4、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 显示
1、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等。
2、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等方式。
- 打印
系统具有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
- 自诊断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 双机切换
系统主机具有双机切换功能。
- 网络通信
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
- 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测功能
本次在井口建设一套唯一性检测系统(1进1出),利用检卡装置对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通过人脸识别方式对准备下井人员是否携带本人识别卡且携带唯一识别卡进行监测,当发现人员身份异常、识别卡异常、不是本人卡或一人携带有多张卡时进行报警提示。另外能实现体温检测、酒精检测、虹膜识别、定位卡检测、信息显示、异常报警的功能,可防止人员下井多带卡、误带卡、不带卡、卡低电、体温异常、饮酒下井等现象的发生。
- 3DGIS图形功能
- 二维图形显示功能
人员定位二维图形用于显示人员井下分布和设备状态。具有实时分布、实时跟踪和历史查询功能。软件支持矿方通风CAD图纸导入。
1、 实时分布
图形上实时显示人员在井下的分布。
2、 实时跟踪
指定某一个人,进行实时跟踪。
3、 历史轨迹
历史轨迹查询可设置查询时间区间,对人员的运动历史轨迹进行查询,增加人员后点击查询轨迹,便可以在图纸中看到所查人员的历史移动轨迹。
- 逃生路线生成
逃生工具栏中的逃生按钮,然后选择逃生起点(最多选6个),然后选择下方的智能推荐路线,点击导航便可在动态图中看到导航出来的路线。当在巷道中设置了路障后,进行人员逃生时,导航路线会自动绕开路障进行逃生导航。
- 增加自诊断、自评估功能
1)标识卡、读卡器、分站的设置及定义。
2)标识卡电池欠压提示。
3)读卡器工作状态、供电状态及通信状态。
系统对读卡器的工作状态、通信状态实时监测,工作异常时在中心站监测界面红色提示;电源箱对读卡器输出的每一路本安电源进行监测,异常时在报警信息窗口显示报警信息。
4)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电源箱等设备及通信网络的工作状态。
系统实现了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状态、电源状态、通讯设备连接状态、数据库连接状态、软件各个模块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实现了状态异常报警;
5)中心站具有分站、基站、读卡器、标识卡异常工作状态提示。
- 数据加密存储
采用MD5、RSA等加密算法,按需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加密压缩,兼顾数据安全性和效率。
- 远程升级
通过地面上位机软件可以对井下的分站/基站、读卡器的软件程序版本进行查看并进行远程升级。
- 联网上传
联网上传是指将人员定位系统生成的数据按照相应的规定格式传输到指定的平台,数据主要包括井下人员实时信息、考勤数据、轨迹数据、监测设备状态信息,以及各类报警信息。
- 融合联动
根据安全监控系统厂家编写的《交互规范》重新编制联动软件,系统通过网络来接收融合联动命令。
在项目实施时,以矿方为主导,协调各方;安全监控平台积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对接数据、保证上传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联动命令的正确执行。
多系统联动的触发点(超限报警的监测点)的来源仅限于安全监控系统,而不会来源于精准定位系统系统;在应急联动时,安全监控平台只负责下发联动控制命令及参数,具体的执行由精准定位系统负责完成,定位软件接收到安全监控系统发送命令后定位软件向工作区域携卡人员发出报警信息,可对工作区域全部或区域内携卡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标识卡将以声音及红灯闪烁等方式提醒携卡人员。
- APP功能(定制)
APP需根据各矿井实际情况定制研发,需要另行收费。
- 软件部分功能界面截图
2 实时井下人员
能够实时显示井下人员当前所在位置,并能通过卡号、姓名、部门等条件进行查询。
3 考勤部门统计
4 考勤报表
- 系统特点
- 全国首批取得安标认证的符合国家最新相关标准的精确定位系统。
- 打破传统的区域定位概念,精确定位井下人员具体所在位置,根据位置信息优化井下生产调度。也有利于井下人员的管理;
- 独特的防冲突技术,采用独特的数据处理技术,准确快速的采集卡,有效解决了由于同一频率同一时间卡数太多,分站数据冲突造成错读、漏读卡而导致的考勤定位不精确和人员统计不准确的问题;
- 丰富的图形显示,系统利用了先进的定位算法和惯性导航思想,使井下活动人员更真实的反映在图形上;
- 系统具有丰富的接口,可以与其他系统和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奠定了煤矿数据一体化的基础;
- 系统设备通过EMC试验检测,设备抗干扰能力强:
通过3级静电抗扰度试验(评价等级为A);
通过2级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评价等级为A);
通过3级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评价等级为A);
通过3级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评价等级为A);
- 系统支持防冲区域、重点区域人员管理;
- 系统断电续航可选择电源高达8小时;
- 系统支持宽电压输入,支持电源远程管理;
- 系统支持B/S及C/S架构;
- 系统支持WEBGIS图形显示功能;系统提供的图形编辑软件能制作矢量图形,并且可导入AutoCAD格式的图形;绘制的图形在配套的监测的B/S终端上可实时刷新显示,图形具有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
- 系统支持三维GIS地图与其它子系统信息接入功能,系统可提供井下受困人员的精准三维坐标、经纬度坐标(GPS)、井下实景巷道全景等数据信息。
- 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通过网络化可实现矿井目标定位安全管理信息的充分共享,为矿井各部门及上级各层领导及时提供实时监测信息与历史信息,同时可以和矿、局、省管理网连接,实现全省井下人员网络化管理;
- 系统支持融合联动;
- 系统中读卡分站支持TOF、TDOA定位技术;
- 系统可管理定位卡65535个;
- 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传输方式,定位设备具备以太网端口,巡检周期不大于2s;
- 定位分站覆盖距离可达500米;
- 系统定位精度空旷可视距离±(0.2m-1m);
- 定位卡一次充电使用时间不小于18天;
- 系统读卡设备外壳防护等级IP67,定位卡外壳防护等级IP68;
- 系统并发识别数量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