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明创慧远-智慧矿山专家!
  • 服务热线:
  • 关注微信号

“破窗效应”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启示

发布于

在煤矿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大会小会不断讲安全,井上井下无时无刻不在说安全,安全管理的力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检查的频次越来越高,但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屡见不鲜,安全事故防不胜防。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使人人自觉遵规守纪,实现真正的安全呢?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入手来劈开端倪,用“破窗效应”来解释这种现象,从而找出应对之策。
一、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理论,以一栋建筑中有一个破损的窗户为例,如果不尽快修复好这扇窗户,就有可能会有更多的破坏者破坏其它的窗户,最后甚至很多人会穿过围墙进入室内,如果室内没有人,那会引起更大的破坏,这就是破窗效应。

从犯罪学上来讲,破窗原理强调的是对微小犯罪的零容忍,因为如果放任微小犯罪,可能就会导致更大的犯罪产生,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二、“破窗效应”给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

有人认为,生产现场不戴安全帽等行为都是小事,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安全生产的根基。但结果就像“破窗效应”一样,如果有第一个违章行为出现,打破了安全规则,势必会有第二、第三个这样的行为。长此以往,这个群体的安全氛围也就被无限地削弱了,安全氛围的改变,极大可能会带来安全意识的日渐缺失,直至事故隐患发生。许多违章人员不是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久而久之,“偶然”的事故就变成了“必然”的事故。

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很多的管理者对于员工或下属的一些细小错误不闻不问,当出现会导致事故的违章违纪行为,管理人员当“老好人”,给出的理由总是:能按时完成任务就行。对发生的违章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当这些小细节、小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让“破窗”的心理暗示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就会引起员工的争相效仿,就可能会引发群体性的违章违纪,对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构成致命的威胁,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不让“破窗”出现。但万一出现了“破窗”,就得立即采取措施,亡羊补牢,及时修复“破窗”,并对“破窗”的第一人严肃处理,受到惩罚,以儆效尤,使其他人不敢模仿。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创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文化环境。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和广泛渗透力来启发引导员工,不断提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塑造出“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班组的安全活动中,严格按照安全的标准执行生产,积极参与班组安全教育,不断强化自己在生产中的安全责任意识,最终形成安全“合力”,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大家互相监督督促,在安全生产中,才能针对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和作业风险制定控制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互相提醒警示,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这是打破“破窗效应”的第一步。

建立规范的安全问责制度。及时曝光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作业班组、工作中违章违规行为以及隐患排查与治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把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班组管理和安全监督、制度问责、安全巡视等手段多管齐下,坚决对安全隐患“零容忍”,让违章操作人员不敢踏过红线一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生产中遵守纪律,加快向“我要安全”的角色转变,杜绝安全工作中的“破窗效应”,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除了约束机制之外,还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双管齐下。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正确的激励能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尽心尽责做好工作,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激励也是一种约束,它能够鼓励和引导企业干部员工自觉地努力工作并关心企业发展全局,有利于广大干部员工激情创业,致力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破窗效应”给我们传递了这么一个理念: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事情总是在循环往复中发展,但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像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螺旋,往复着一环又一环,不断地向前延伸,达到一个新的境地。我们需要做的是重视第一扇可能或者已经被打破的玻璃,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螺旋式的上升。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内容系网络资料,无法联系版权所有人,如文章文字、图片存在侵权行为,烦请联系管理员,微信号:Echoes-sky,我们会予以删除!

353 次阅读

Copyright © mchyjt.com 版权所有 明创慧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智慧矿山专家

贵州公司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南部园区标准厂房12号楼        电话: 0851-88921408 (办公室) 、 0851-8921418 (销售部)        邮箱:mchy@mchyjt.com

湘ICP备19017590号-2 贵公网安备 52990002000121号